2024年2月25日,深圳某银行大厦门口,一名男子突然吞服药物嘶吼:“都别过来!”围观人群惊惶后退的瞬间,深蓝色制服的身影分开人墙:“各小组注意,立刻按照预案行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朱军的声音像锚定风浪的缆绳,立刻让周围的同事和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三十分钟后,当警方将情绪平复的男子带离时,他制服后背已浸透汗水——这是深圳市福田区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十七分公司经理朱军处置的突发事件的寻常切片,也是他二十三年安保生涯沉着冷静的缩影。
磨砺意志,果敢高效
1997年12月,怀揣着对军旅生涯的向往,朱军踏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三十八集团军某部。军旅生活是艰苦的,但朱军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在严苛的训练与考验下,朱军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技能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品质。同时,他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99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思想境界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为他日后的安保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1997年12月踏入军营,到2000年12月退伍后投身安保工作,朱军用二十余年的执着与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如今,朱军已然成为业内翘楚,更成为众多同行眼中的标杆与楷模。
在朱军看来,安保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始终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忠诚。
2024年2月25日上午,本应是平常的一天,却被一名不速之客打破了平静。一名闹访者来到某银行大厦,情绪显得格外激动,行为举止也十分极端。工作人员尝试与其沟通,可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闹访者不仅没有冷静下来,反而情绪彻底失控。只见他一屁股坐在大厦大门口,开始高声吵闹,那尖锐的声音在大厦周围回荡,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更令人揪心的是,他突然掏出药物,歇斯底里地扬言要自杀,现场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为这一行为严重威胁到了他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对公共安全构成了极大的隐患。
朱军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来现场。多年的安保经验告诉他,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稍有差池,后果将不堪设想。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中快速闪过各种应急预案和应对策略。作为保安队负责人,他明白此刻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生死安危,不能有丝毫差错。
朱军立刻按照突发事件分级处置预案展开行动。他第一时间通知客服人员赶到现场,尝试与闹访者沟通,希望能先稳定住他的情绪。与此同时,他迅速启动安保应急程序,对讲机里不断传出他沉稳而有力的指令:“各小组注意,立刻按照预案行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
当看到闹访者情绪不断升级,随时可能做出更危险的举动时,朱军果断下达命令:“现场控制,马上执行!”安保人员迅速冲向闹访者,果断制止他的过激行为。
朱军一边指挥,一边密切关注着现场情况,心里默默想着:“一定要保证大家的安全,不能让他伤到自己,也不能让周围的人受到牵连。”他还不忘指挥安保人员固定视频、言语等证据,为后续的妥善处置提供有力依据。
做完这些,他立刻拨打报警电话,与警方取得联系,详细说明现场情况,请求专业力量的介入。同时,他安排人员提前准备好会客区,将其作为谈判场所,尽可能地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爱岗敬业,善于总结
朱军深知,仅仅控制住现场还远远不够,必须对闹访者可能采取的极端行为进行预判,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他运用“情景—应对”分析法,在脑海中不断模拟各种危险场景。他想到闹访者可能会突然冲撞人群,抢夺危险物品,越想越觉得后背发凉。于是,他迅速做出部署,安排3名经验丰富的安保人员佩戴执法仪,全程在闹访者身边值守。这不仅形成了一道物理隔离屏障,还对闹访者起到了心理威慑作用。
朱军看着安保人员各就各位,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又通知大厦内的商户锁闭门窗,切断闹访者接触刀具、尖锐物品的途径,尽可能地消除潜在危害源。
在整个过程中,朱军始终践行着“共治共享”的理念,积极协调内外部资源。警方赶到现场后,他主动配合民警开展劝导工作,将监控录像和之前的沟通记录一一提供给警方,为依法处置提供有力支持。
在与闹访者谈判的过程中,朱军时刻保持冷静,他深知任何一个不当的举动或言语都可能刺激到对方,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他看着闹访者情绪激动的样子,心里满是担忧,但还是强装镇定,温和地说道:“您先别激动,有什么事咱们慢慢说,先喝口水,缓一缓。”他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一杯水,希望能通过这些小小的举动缓解闹访者的对立情绪。
在朱军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闹访者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30分钟后,警方成功将闹访者带离现场,整个过程没有引发任何肢体冲突,也没有衍生其他事件,事态得到了完美的控制,实现了零升级。那一刻,朱军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他感到无比欣慰,所有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成就感。
朱军在工作中。摄影:唐勇军
这次事件过后,朱军并没有满足于成功解决危机,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于是,他结合此次事件,提出了《高风险访客接待SOP》修订建议,新增“危险物品防控清单”及“商户联动机制”。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快便获得了管理层的采纳和推广。
在此次事件中,朱军以应急预案为框架,将风险预判、跨部门协作和人性化处置完美结合,有效践行了公共安全治理的“预防-处置-复盘”闭环。
提升自我,凝聚团队
随着职位的提升,朱军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在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005年10月,他参加了全国保安服务企业管理人员保安企业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了《中国保安服务企业管理人员保安企业管理专业培训合格证书》。此后,他又陆续考取了多个行业内含金量极高的证书。
“记得考高级安全防范工程师那次,差点把头发薅秃。”他笑着指着证书上的照片,“电子技术、网络安全、工程管理全要精通,新修订的《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刚发布就赶上考试。”
为了准备考试,朱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挤出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钻研专业知识,分析案例,模拟实操。遇到困难时,他积极向专家请教,与同行交流经验。在备考高级安全防范工程师时,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多学科的交叉内容以及频繁更新的行业法规等挑战,他通过精读考试大纲、制作思维导图、实地参与项目实践等方式,逐步攻克难关。
这些证书不仅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他不断进取的有力见证。
这种学习力已渗透到团队血脉。2023年备战全国金融系统安保大比武,朱军从赛前规划、能力提升和士气鼓舞三方面开展准备工作。
赛前,朱军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比赛规则与评分标准,拆解理论考核、实操演练、应急模拟等环节,制定详细训练计划;组建“老带新”互助小组,发挥经验丰富队员优势,带动全员提升。训练期间,每日组织高强度技能训练,涵盖防暴器械使用等项目,并通过模拟实战场景,反复打磨团队协作与应变能力;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理论授课,强化队员对安保法规、风险防控知识的理解。
同事对此记忆犹新:“朱队对每个动作都精准要求,大家也都服他,知道他专业能力过硬!”
朱军还十分注重团队心理建设,每周召开动员会,及时肯定队员进步;设立阶段性奖励机制,激发队员积极性。通过系统性训练与心理激励,团队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第三名的佳绩。
回首往昔,朱军的足迹坚实而笃定;展望未来,他满怀信心与憧憬。他表示,将继续扎根安保行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安保服务。同时,他也将致力于团队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安保人才,带领团队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